干法制粒機常見故障及解決方法有哪些?今天金石小編跟大家說說:
1、干法造粒機制造顆粒料彎曲且一面呈現許多裂紋:
在生產中,當切刀位置調得離環模表面較遠并且刀口較鈍時,顆粒從模孔擠出時是被切刀碰斷或撕裂而非被切斷,此時有部分顆粒料彎向一面并且另一面呈現許多裂紋。這種顆粒料在進入冷卻器冷卻或運輸過程中,往往會從這些裂紋處斷裂,造成制粒機生產出的顆粒料粉料過多。
解決方法有:增加干法造粒機環模對原料的壓縮力、將藥品原料粉碎得更細些、調節切刀離環模表面的距離或者更換使用較鋒利的切刀片、使用粘結類的制粒助劑。
2、干法制粒機制造顆粒料產生垂直裂紋:
外觀表明顆粒料中含有大的顆粒原料,此等大顆粒原料在調質時,很難充分吸收水蒸汽中的水份與熱量,不像其它較細的原料那么容易軟化,而在冷卻時,由于軟化程度不同,導致收縮量的差異,以致產生輻射式裂紋,使得粉化率增加。
3、干法制粒機制造單個顆粒或個體間顆粒顏色不一致,俗稱“花料”:
主要表現為從環模擠出的個別顆粒的顏色比其它正常顆粒的顏色深或者淺,或者單個顆粒的表面顏色不一致。該現象產生的原因主要有:配方成份復雜的水產飼料,在原料混合與調控過程中與水份、溫度和壓力的共同作用下,原料發生物理和化學變化,導致不同組份的原料顏色變化不一致,產生“花料”;用于制粒的原料水份含量不致。這樣就很難使原料在混合后水份能夠均勻分布。當這種混合原料進入調質器調質時,由于調質器也不可能在短時間內使水份進一步分布均勻,在蒸汽的作用下,原料各個部分在調質后熟化效果不一致,制粒后顏色變化也就不一致;待制粒倉中具有重復制粒的回機料。干法造粒機制粒后的顆粒料經過冷卻和篩分后,才能成為成品料,篩分后的細粉或小顆粒料時常會進入工藝流程中重新進行制粒,通常是進入混合機或待制粒倉,由于這種回料是重新進行調質和制粒,在調質后如果和其它原料混合得不均勻或夾雜有回機小顆粒料,對于某些飼料配方,有時會產生“花料”;環模孔徑內壁光潔度不一致。由于模孔光潔度不一致,顆粒在擠出時受到的阻力和擠壓力就不一樣,顏色的變化就不一致。另外有的環模小孔壁上具有毛刺,顆粒在擠出時會劃傷表面,致使單個顆粒的表面顏色不同。
解決方法:主要在于控制配方中各組分的混合均勻度以及所添加的水份的混合均勻度;改善調質性能,必要時干法造粒機控制調質溫度,采用低一些的調質溫度以減少顏色的變化;控制回機料,對于易產生“花料”的配方,盡量不用回機料直接制粒,應該把回機料和原料混合后重新進行粉碎;干法造粒機采用質量有保障的環模,控制模孔的光潔度,必要時對模孔進行砂磨后再使用。